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1日山西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开启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旨在将学术思辨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干本领,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与基层发展,在知行合一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经管赋能卧龙湾,青春逐梦康养镇

2025年7月1日下午,在卧龙湾国际文旅康养度假区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会,会中卧龙湾国际文旅康养度假区负责人毕俊强介绍了卧龙湾的地理位置、发展情况及功能定位等,并对学生提出期望。
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助力卧龙湾国际文旅康养度假区发展,实践团开展系列宣传实践活动。他们分组深入卧龙湾小镇秀美山水、竹筏花船等特色点位拍摄宣传片;结合大学专业知识针对此度假区特色与发展需求撰写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营销策划案以提供发展新思路;并与卧龙湾工作人员合作开启直播带货,基于对度假区的深入了解,专业推介动力乐园、特色餐饮等项目,扩大卧龙湾国际文旅康养度假区的网络影响力。
此次实践,成员实践团以宣传片拍摄、营销策划案制作、直播带货等实践成果,为卧龙湾度假区的发展注入了青春动能。这段受益匪浅的经历,不仅让学生所学专业学识在服务社会中落地生根,更让学生深刻体悟到青年应将所学投身实践,在实际行动中让自身能力和价值充分彰显。
踏访开化寻古韵,闲瞻壁画品遗珍

以“经纬”之名丈量古建脉络,以实践之行传承文化根脉。“卧龙经纬”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山西省高平市陈区镇开化寺,带着对历史遗存的关注与文化传承的使命,开启了这场古建探访活动。
步入寺内,实践团成员化身“文化使者”,深入解读古建特色。开化寺始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原名清凉寺,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作为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其以“三绝”闻名:建筑一绝——建筑采用《营造法式》手法,代表宋代建筑最高成就;彩绘一绝——保存着国内最完整的宋代彩绘;壁画一绝——88.2平方米的宋代寺观壁画,为国内现存面积最大,堪称“东方艺术宝库中的明珠”。近年来,开化寺开放研学、写生基地,举办壁画论坛、绣展等活动,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此次探访,实践团真切感悟到古建作为历史载体与文化基因的重要价值。活动全程,成员们手持镜头,从不同角度记录开化寺的建筑细节与整体风貌,精心拍摄制作宣传片。实践团希望通过影像传播古建之美,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让这座千年古刹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助力中华文脉永续传承。
普语搭桥联万巷,青春书写新篇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升基层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促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沟通交流,助力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卧龙经纬”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高平市陈区镇陈区中学开展推广普通话系列活动,传递文化温度与人文关怀。在陈区中学,他们通过击鼓传花游戏和PPT展示,分享普通话故事、纠正发音,普及普通话考试知识,帮助同学们在活动中提升语言能力。
此次社会实践中的推广活动,切实提升了陈区中学学生对普通话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为基层语言文字规范化注入青春动能。实践团深刻体会到,将专业所学融入基层实践,不仅是对理论的生动践行,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青年学子以行动助力文化传播、强化社会沟通意识的意义所在。这些实践经历也让我们更加坚定,要用实际行动持续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发展。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卧龙经纬”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专业赋能发展。从宣传片拍摄到特色策划案撰写,从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到推广普通话,成员们将专业知识融入实践,为度假区发展注入创意,为乡村文化传承贡献力量,也在知行合一中收获成长蜕变。未来,实践团将带着这份经验与担当,持续深耕专业领域,以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经济管理学院“卧龙经纬”暑期社会实践团